國家發展改革委一直是建議和提案辦理大戶。近年來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承辦的數量持續保持高位。
記者在3月1日由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(hui) 舉(ju) 辦的2024環境企業(ye) 家媒體(ti) 見麵會(hui) 上獲悉,該商會(hui) 兩(liang) 份提案關(guan) 於(yu) 促進再生塑料行業(ye) 發展的提案關(guan) 於(yu) 改革廢棄電器電子產(chan) 品處理基金的提案已提交全國工商聯,提案建議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,借鑒歐盟一次性塑料製品條例等國外發達國家經驗,促進廢塑料利用的規模化和多元化,並改革廢棄電器電子產(chan) 品處理基金製度。
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塑料生產(chan) 國和消費國,麵臨(lin) 著嚴(yan) 重的塑料汙染挑戰。2022年,我國初級形態塑料產(chan) 量超過1.1億(yi) 噸,占全球塑料產(chan) 量約四分之一。據中國物資再生協會(hui) 再生塑料分會(hui) 的統計,2022年我國廢塑料產(chan) 生量6000多萬(wan) 噸,其中廢塑料回收量1800多萬(wan) 噸。為(wei) 加強塑料汙染治理,政府相關(guan) 部門出台了一係列政策法規,塑料垃圾環境汙染得到有效遏製。在國際社會(hui) 加強氣候行動、發展循環經濟的大背景下,消除塑料汙染不僅(jin) 是聯合國氣候變化與(yu) 環境的重要議題之一,還關(guan) 乎中國實現“雙碳”目標,兌(dui) 現自主貢獻承諾的進展。
關(guan) 於(yu) 促進再生塑料行業(ye) 發展的提案指出,我國需要進一步加快塑料汙染防控和資源節約替代,構建高質量的塑料再生利用循環。當前,我國再生塑料行業(ye) 發展存在一些問題:一是原生塑料行業(ye) 缺乏明確的再生塑料使用目標,導致廢塑料循環利用規模不穩定。近年國內(nei) 再生塑料價(jia) 格普遍高於(yu) 原生塑料,盡管國家鼓勵再生塑料的利用,但在缺少硬性指標約束的條件下,再生塑料生產(chan) 很容易受到下遊采購方意願、原生塑料價(jia) 格波動等外部市場環境影響。在國際原油價(jia) 格降低時,原生塑料價(jia) 格隨之下降,下遊采購方就會(hui) 減少再生塑料的使用量。二是再生塑料消費端缺乏相應的激勵機製。三是塑料回收高值化利用的進展不及預期,難以實現原料替代範圍的擴大化。
提案建議,一是製定清晰、有約束力的再生塑料行業(ye) 發展戰略。建議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,借鑒歐盟一次性塑料製品條例等國外發達國家經驗,在充分調研國內(nei) 塑料行業(ye) 的基礎上,對於(yu) 原生塑料製品生產(chan) 企業(ye) 提出階段性、定量化的分類回收利用要求,明確包裝中再生材料的使用比例,有效地穩定全社會(hui) 塑料循環利用規模。給予再生塑料生產(chan) 和使用企業(ye) 相應的稅收優(you) 惠和財政支持,促進廢塑料利用的規模化和多元化。
二是設立以PET聚酯材料為(wei) 代表的塑料包裝回收利用基金,落實生產(chan) 者責任延伸(ERP)製度。中國在電器電子、汽車、鉛酸蓄電池、飲料紙基複合包裝等領域都建立了生產(chan) 者責任延伸製度,配套政策管理和市場化運作的實踐相對成熟。在塑料包裝領域,目前國內(nei) 主要依靠社會(hui) 端回收體(ti) 係進行回收利用。如果能夠將塑料回收利用的責任拓展到塑料包裝的生產(chan) 環節,將為(wei) 廢塑料閉環循環建立可持續市場化運作機製的資金保障。建議遵循“成熟一個(ge) ,推出一個(ge) ”的原則,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,參考飲料紙基複合包裝生產(chan) 者責任延伸製度,從(cong) 產(chan) 業(ye) 相對成熟的PET聚酯材料著手,試行由塑料包裝生產(chan) 企業(ye) 繳納基金,支持PET包裝的收集、分選、回收和再利用,以激勵懸臂式hth体育app下载手机版生產(chan) 商減少塑料包裝,開展產(chan) 品生態設計,促進再生材料利用。
三是加快推進食品級塑料原級利用,加快推動塑料產(chan) 品碳足跡核算和碳標識認證等。
對於(yu) 改革廢棄電器電子產(chan) 品處理基金,提案指出,廢棄電器電子產(chan) 品處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實施後,2012年至2022年,已累計發放補貼近268億(yi) 元,汙染防控效果顯著,規範回收處理量大幅增長,銅、鋁、鐵、塑料等資源產(chan) 出率穩步提升。截至2022年底,拆解企業(ye) 已累計處理約7.7億(yi) 台廢電器,有效引導電子廢物從(cong) 個(ge) 體(ti) 商販進入正規處理企業(ye) 。2012年至2021年,電子廢物處理企業(ye) 年實際處理量由1010萬(wan) 台增長至8785萬(wan) 台。但當前行業(ye) 發展存在基金資金來源不足、補貼發放延遲等問題。
2023年底廢棄電器電子產(chan) 品處理基金已經停征,鑒於(yu) 銜接政策尚未出台,一些拆解利用企業(ye) 已經停工,以待政策明朗後再開展經營生產(chan) 。
提案建議,一是改革廢棄電器電子產(chan) 品處理基金製度,增加資金來源補齊資金缺口。建議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探索實行針對大宗電子產(chan) 品的消費者押金退款政策,進一步延伸廢棄電器電子產(chan) 品生產(chan) 者責任。優(you) 化資金結構,提高基金征收標準,增加補貼支付頻次。啟動新9類產(chan) 品處理的基金征收工作,彌補大家電處理的拖欠資金缺口,維持電子廢物回收利用量的穩定。
二是完善動態補貼機製,平衡好補貼標準與(yu) 企業(ye) 處理成本的差異。基金補貼標準應以報廢家電所含有毒有害物質的處置成本為(wei) 依據,建議由財政部牽頭綜合考慮回收、拆解和再利用企業(ye) 之間的競爭(zheng) 等因素,理順市場經濟下價(jia) 格的傳(chuan) 導機製和利益平衡,控製好政策調整的節奏和力度,設有緩衝(chong) 期以係統性消減對產(chan) 業(ye) 發展的不利影響。
三是嚴(yan) 厲打擊私拆等無資質企業(ye) 拆解行為(wei) ,完善經濟懲罰措施。建議生態環境部推動嚴(yan) 格執法,提升廢舊電器電子無害化處理水平,降低環境汙染風險隱患。
Copyright © 2009-2024 All Rights Reserved.
XML地圖